东西部合作创新创业——走进新疆上海科技基地

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对中国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在天山南北辽阔的土地上,同样孕育着创业创新的活力,涌动着创业创新的激情。为创业的渴望助一把力,为创新的梦想添一把火,是各级政府的职责所系。近些年来,从自治区到各地州市,各种形态的创业园、创业服务中心、创业孵化基地、科技合作平台,显示出各级政府对创业创新的高度重视,这一个个众创空间,点燃了草根创业的梦想,激发了民间创造的活力,营造了良好的创业创新生态,一个个小微企业从蹒跚学步到羽翼渐丰,在这里完成了化蛹为蝶的蜕变。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大型组合式连续报道:“走进众创空间”。我们将通过记者的实地采访,为您讲述在吸引大众创业,推动万众创新方面,各级政府的积极努力,并通过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创业故事,给心怀梦想的人以希望,给勇往直前的人以力量。
 
他们都是新疆新型产业的领军人。
 
黄疆,用3年时间将自己的公司送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行列;
 
成麒麟,从事物联网系统研发,创业4年时间,公司销售额由最初的不足10万元飙升至去年的2000多万元;
 
巴方勇,零成本闯入票务这一新型行业,一年时间公司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万元……
 
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新疆上海科技合作基地(新疆申新科技合作基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新基地”)正在孵化的创客。
 
5月11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乌鲁木齐市政府斜对面的“申新基地”。虽近下班时间,但这个孵化着40多家企业的12层大楼里,人们工作的紧张度丝毫不减。“啪啪啪……”3楼一间大办公室里,不同民族的50多人同时敲打计算机键盘的声音不绝于耳,他们正在将少数民族文字数字化;“创业必须先考虑市场需求……”8楼的“创业苗圃”里,创业导师正在为十几张年轻的“面孔”做创业指导;瓦楞纸印刷技术、保障云终端等一些新名词也不时飞入耳中……这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众创空间”。
 
“申新基地”成立于2005年,是在自治区科技厅的推动下,由乌鲁木齐市科技局、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人民政府、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共同出资组建的公益性科技合作基地,采用公司化运作模式,以东西部科技企业的合作交流、技术转移、创业孵化为服务宗旨,是全国首家东西部共建的科技合作基地。
 
截至2014年底,“申新基地”已累计引进培育科技型企业164家,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帮助企业获得自主知识产权140余项,为企业争取各级项目资金4500万元,服务创业带动就业2000多人,去年还获得优秀(A类)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荣誉称号。
 
新疆创客们在这里利用独特的东西部科技资源共享优势,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梦想。
 
东“技”西用创业有了抓手
 
黄疆,乌鲁木齐微迅创展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2011年从上海引进一项新技术开始创业,去年公司已成功跨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行列。
 
这项新技术产品叫漫射触控大屏,超大、无缝、触控是其主要特点,当时在新疆还是空白。凭借这一产品,黄疆创业当年就承接了乌鲁木齐多个项目,奠定了企业生存的基础。
 
“创业首先要考虑如何让公司生存下来,而引进新技术比研发新技术更容易让公司获得生存概率。”黄疆这样总结公司成功的原因。
 
迈出公司发展的第一步之后,该公司才利用一定的积累资金,从事物联网技术开发。如今,该公司已从专业的“系统集成商”成功转变为信息化科技领域的创意者、执行者、领军者。
 
乌鲁木齐青苹果民族语言数据有限公司亦是如此。2014年,公司成为“申新基地”的在孵企业后,与清华大学联合开发了“少数民族语言(阿拉伯语)数据处理系统”,解决了维吾尔语、哈萨克语、阿拉伯语等语言的大规模数字化难题。依托这一技术,去年9月,该公司与阿联酋一家公司签订了“阿拉伯历史文献数字化制作项目”,合同金额400万美元。“这让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了下来。”该公司总经理黄懿说。
 
在“申新基地”,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他们通过基地连续多年举办的“沪疆科技合作洽谈会暨科技创新国际论坛”“沪乌民生科技成果项目对接会”等活动平台,促成签约项目多达百余项,签约资金上亿元,促进了一批成熟技术在新疆进行示范应用和产业化推广,圆了创客们的创业梦。
 
跨区域合作 创业少了周折
 
成麒麟,新疆智翔科技有限公司项目事业部经理,公司2010年创立时四大合作伙伴之一。“公司刚成立时只有一间30平方米的小办公室,如今这半层楼都是我们的办公场所,我们还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成麒麟对公司5年的发展速度很满意。
 
该公司发展速度之快,和“申新基地”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新疆服务驿站有很大的关系。据成麒麟介绍,2013年,该公司开发出一款物联网数据采集装置软件,却苦于在新疆找不到能装配生产这一装置的企业。很快,“申新基地”通过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为他们寻找到了合作伙伴——上海左岸芯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并举办了新疆——上海物联网跨区域战略合作远程视频签约仪式,通过远程视频对接活动首次实现企业成功合作。
 
“如果没有这样的平台,公司要自己去东部沿海城市寻找合作企业,费时、费力不说,也不一定能找到正规的合作企业。”成麒麟说。
 
无独有偶,“申新基地”孵化的另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新疆博弈石油科技有限公司,在小型巡航设备的动力提升中也遇到了技术上的难题,很快,在“申新基地”的帮助下,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的乔凤斌博士及其团队、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精密机械工程系蒋蓁教授研发团队的技术咨询、跟踪指导,使该公司的研发团队顺利克服困难。
 
多年来“申新基地”积极为新疆中小微企业在技术和项目对接上牵线搭桥,促成了一批先进技术在本地迅速转化。
 
东“智”西引 创新环境改善
 
巴方勇,一位老家在河南的年轻人,2011年从新疆大学毕业后,向亲戚朋友借款,用3万元注册了一家公司:乌鲁木齐凤翔金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2年入驻“申新基地”。
 
公司旗下的91票务网,经营范围主要包括旅游景区、文艺演出、休闲娱乐、电影票等数百个项目的票务推广与销售。通过两年多的时间,91票务网不仅填补了新疆票务行业的空白,更发展成新疆整合能力最大、营销能力最强、业绩上升速度最快的唯一综合类票务销售网站。
 
巴方勇的成功,要感谢“申新基地”从上海引入的“创业苗圃”理念:对大学生创业者提供“零成本、低成本”创业环境,同时提供创业辅导等服务。
 
“办公场地和设施免费使用,还提供创业指导、信息咨询等,如果没有这个平台,公司成长不会这么快。”巴方勇说。
 
从“创业苗圃”到“孵化器”再到“加速器”,这是基地从上海引入的一套针对不同阶段创业需求,提供不同创业环境的服务理念。
 
如果说创业指导对处于“创业苗圃”阶段的企业更紧迫,那么,对于进入“孵化器”阶段的企业来说,更需要的是资金支持。据了解,近两年“申新基地”共为中小微企业成功争取四户联保无抵押贷款近3000万元。
 
为提高服务水平,基地还设立公共服务咨询室,与专业服务机构合作,由专业工作人员每周现场为在孵企业提供免费咨询,如周二是知识产权咨询日、周三是法务咨询日、周四是财税咨询日等。
 
“申新基地”副总经理沙超伦说,创业者一开始多凭激情、创意、技术走上创业之路,但企业运营还需要政策、财务、融资、战略等方面的引导和培育。我们基地通过全面系统的服务,帮助他们弥补不足,快速成长。
 
黄疆、成麒麟、巴方勇,借助东西部科技合作的“桥梁”,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其实,在他们身后还有很多和他们一样的人,在“申新基地”正怀揣着创新、创业的梦想前进。
咨询客服
加客服微信咨询

电话咨询

4006012228

神农直采
微信扫一扫,访问小程序

或者

微信搜索小程序"神农直采"